这是Tensorflow SavedModel模型系列文章的第三篇,也是终章。在《》中,我们谈到了Tensorflow模型如何保存为SavedModel格式,以及如何加载之。在《》中,我们演示了如何查看模型的signature和计算图结构。在本文中,我们将探讨如何合并两个模型,简单的说,就是将第一个模型的输出,作为第二个模型的输入,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新模型。
背景
为什么需要合并两个模型?
我们还是以《》中的代码为例,这个手写数字识别模型接收的输入是shape为[?, 784],这里?代表可以批量接收输入,可以先忽略,就把它固定为1吧。784是28 x 28进行展开的结果,也就是28 x 28灰度图像展开的结果。
问题是,我们送给模型的通常是图片,可能来自文件、可能来自摄像头。让问题变得复杂的是,如果我们通过HTTP来调用部署到服务器端的模型,二进制数据实际上是不方便HTTP传输的,这时我们通常需要对图像数据进行base64编码。这样服务器端接收到的数据是一个base64字符串,可模型接受的是二进制向量。
很自然的,我们可以想到两种解决方法:
-
重新训练模型一个接收base64字符串的模型。
这种解决方法的问题在于:重新训练模型很费时,甚至不可行。本文示例因为比较简单,重新训练也没啥。如果是那种很深的卷积神经网络,训练一次可能需要好几天,重新训练代价很大。更普遍的情况是,我们使用的是别人训练好的模型,比如图像识别中普遍使用的Mobilenet、InceptionV3等等,都是Google、微软这样的公司,耗费大量的资源训练出来的,我们没有那个条件重新训练。
-
在服务器端增加base64到二进制数据的转换
这种解决方法实现起来不复杂,但如果我们使用的是Tensorflow model server之类的方案部署的呢?当然我们也可以再开启一个server,来接受客户端的base64图像数据,处理完毕之后再转发给Tensorflow model server,但这无疑增加了服务端的工作量,增加了服务端的复杂性。
在本文,我们将给出第三种方案:编写一个Tensorflow模型,接收base64的图像数据,输出二进制向量,然后将第一个模型的输出作为第二个模型的输入,串接起来,保存为一个新的模型,最后部署新的模型。
base64解码Tensorflow模型
Tensorflow包含了大量图像处理和数组处理的方法,所以实现这个模型比较简单,模型包含了base64解码、解码PNG图像、缩放到28 * 28、最后展开为(1, 784)的数组输出,符合手写数字识别模型的输入,代码如下:
with tf.Graph().as_default() as g1: base64_str = tf.placeholder(tf.string, name='input_string') input_str = tf.decode_base64(base64_str) decoded_image = tf.image.decode_png(input_str, channels=1) # Convert from full range of uint8 to range [0,1] of float32. decoded_image_as_float = tf.image.convert_image_dtype(decoded_image, tf.float32) decoded_image_4d = tf.expand_dims(decoded_image_as_float, 0) resize_shape = tf.stack([28, 28]) resize_shape_as_int = tf.cast(resize_shape, dtype=tf.int32) resized_image = tf.image.resize_bilinear(decoded_image_4d, resize_shape_as_int) # 展开为1维数组 resized_image_1d = tf.reshape(resized_image, (-1, 28 * 28)) print(resized_image_1d.shape) tf.identity(resized_image_1d, name="DecodeJPGOutput")g1def = g1.as_graph_def()复制代码
在该模型中,并不存在变量,都是一些固定的操作,所以无需进行训练。
加载手写识别模型
手写识别模型参考《》一文,模型保存在 "./model" 下,加载代码如下:
with tf.Graph().as_default() as g2: with tf.Session(graph=g2) as sess: input_graph_def = saved_model_utils.get_meta_graph_def( "./model", tag_constants.SERVING).graph_def tf.saved_model.loader.load(sess, ["serve"], "./model") g2def = graph_util.convert_variables_to_constants( sess, input_graph_def, ["myOutput"], variable_names_whitelist=None, variable_names_blacklist=None)复制代码
这里使用了g2定义了另外一个graph,和前面的模型的graph区分开来。注意这里调用了graph_util.convert_variables_to_constants将模型中的变量转化为常量,也就是所谓的冻结图(freeze graph)操作。
在研究如何连接两个模型时,我在这个问题上卡了很久。先的想法是合并模型之后,再加载变量值进来,但是尝试之后,怎么也不成功。后来的想法是遍历手写识别模型的变量,获取其变量值,将变量值复制到合并的模型的变量,但这样操作,使用模型时,总是提示有变量未初始化。
最后从Tensorflow模型到Tensorflow lite模型转换中获得了灵感,将模型中的变量固定下来,这样就不存在变量的加载问题,也不会出现模型变量未初始化的问题。
执行convert_variables_to_constants后,可以看到有两个变量转化为了常量操作,也就是手写数字识别模型中的w和b:
Converted 2 variables to const ops.复制代码
连接两个模型
利用tf.import_graph_def方法,我们可以导入图到现有图中,注意第二个import_graph_def,其input是第一个graph_def的输出,通过这样的操作,就将两个计算图连接起来,最后保存起来。代码如下:
with tf.Graph().as_default() as g_combined: with tf.Session(graph=g_combined) as sess: x = tf.placeholder(tf.string, name="base64_input") y, = tf.import_graph_def(g1def, input_map={ "input_string:0": x}, return_elements=["DecodeJPGOutput:0"]) z, = tf.import_graph_def(g2def, input_map={ "myInput:0": y}, return_elements=["myOutput:0"]) tf.identity(z, "myOutput") tf.saved_model.simple_save(sess, "./modelbase64", inputs={ "base64_input": x}, outputs={ "myOutput": z})复制代码
因为第一个模型不包含变量,第二个模型的变量转化为了常量操作,所以最后保存的模型文件并不包含变量:
modelbase64/├── saved_model.pb└── variables1 directory, 1 file复制代码
测试
我们写一段测试代码,测试一下合并之后模型是否管用,代码如下:
with tf.Session(graph=tf.Graph()) as sess: sess.run(tf.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()) tf.saved_model.loader.load(sess, ["serve"], "./modelbase64") graph = tf.get_default_graph() with open("./5.png", "rb") as image_file: encoded_string = str(base64.urlsafe_b64encode(image_file.read()), "utf-8") x = sess.graph.get_tensor_by_name('base64_input:0') y = sess.graph.get_tensor_by_name('myOutput:0') scores = sess.run(y, feed_dict={x: encoded_string}) print("predict: %d, actual: %d" % (np.argmax(scores, 1), 5))复制代码
这里模型的输入为base64_input,输出仍然是myOutput,使用两个图片测试,均工作正常。
小结
最近三篇文章其实都是在研究我的微信小程序时总结的,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,我使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来说明问题,但同样适用于复杂的模型。
本文的完整代码请参考:
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感谢阅读!同时敬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:云水木石。